新闻动态
由冀 | 中美之间何以妥协 |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中国不但是这场关税战的主要对象国,而且还成为各国如何应对特朗普的标杆。
中国恰恰不缺应对打压和解决纷争的方法与经验: 既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豪气(敢于斗争),又有“六尺巷”的传统和刚刚在香港成立的国际调解院的实践(通过妥协来解决纠纷)。
我们这一期快评【中美博弈中的“斗争与妥协”】邀请了42位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德国、日本、韩国、台湾和澳门地区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来分享各自的看法。
2025年6月5日
嘉宾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
周阳山 台北中流文教基金会
王建伟 澳门大学
高 飞 外交学院
辜学武 德国波恩大学
潘 维 澳门大学
林炫向 中国文化大学(台湾)
鞠海龙 暨南大学
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
黄海涛 南开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蒲婧新 南京财经大学
梁 微 美国明德学院
赵明昊 复旦大学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朱俊玮 原总参某部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成汉平 南京大学
门 镜 华东师范大学
唐欣伟 国际关系学会(台湾)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宋 伟 中国人民大学
戴二彪 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
张楚楚 复旦大学
杨希雨 国观智库
邵育群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罗欢镇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
韩荣斌 美国佐治亚大学
杨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
刘 迪 日本杏林大学
金君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
由 冀 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
覃兆麟 中山大学
张振江 暨南大学
林晓光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日本学会
李晓东 日本爱知大学
李海默 复旦大学
申智善 韩国成均馆大学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薛 野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武心波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
42学者评【中美博弈中的“斗争与妥协”】第33篇
妥协?怎么妥协?妥协什么?
由冀
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教授
斗争与妥协是对立统一体,无所不在,是所有国与国交往无法回避的常态,既是成功外交的基础,同时也是考验最高领导者的战略眼界,判断力的标尺。当然,如何接受这一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斗争与妥协所涉及的问题实质:胁迫者的欲望,以及妥协者的应对目的与能力。宋高宗对金的妥协是为了王朝的存续,位阶高于岳飞的国土收复,从这一角度看,他是成功的,尽管极其屈辱,留下千古骂名。从金朝的立场看,它本身并无彻底打败大宋的把握,得到关键利益即达到基本目的,宋金的斗争与妥协得以实现。
中美战略对抗可以实现斗争与妥协的平衡吗?这首先要看特朗普为斗争所做的战略定位:仅仅是为了攫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还是要从根本上杜绝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长期挑战?若从后者来定位,白宫所做的均符合“对敌斗争的逻辑”,无所谓“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此基础上,目前左右华盛顿全面进攻的设计与力道更多的是对某一特定阶段和某一特定交易的代价评估,中短期的战术考量重于为实现整体战略的决斗,但前者服务于后者,并为此布局。若其最终目标是对中国体制的颠覆,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北京用何种妥协才可以自保? 一时一事的交易是有失有得的,一定的也妥协是必要的。以时间换取空间,不到必战时而不轻言战,尽量争取斗而不破。但在终极目标上的斗争没有空间妥协,妥协本身甚至没有意义。北京能做的是使双方都确定终极对抗的结果就是 MAD:相互确保摧毁,因为美方当下尚无彻底打败“大宋”的把握,以后会更难。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下一篇:没有了